您是否听说过能治愈各种疾病的“神奇保健品”?销售者声称吃此类保健品可缓解糖尿病、高血压等众多病症。在销售现场众多老年人纷纷解囊购买。这种被称作“神奇保健品”的产品真的能治愈所有疾病吗?为何消费者对这样的广告宣传如此深信不疑呢?
北京市信之源律师事务所李博天律师为您以案释法,分析保健品诈骗的连环套路、以及化解之法。
一、案情介绍
2019年11月起,宋某等四人通过订购低价普通保健品,并将其重新包装成看似能治疗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高端产品,进行欺诈销售。他们雇佣群众演员制作宣传视频和照片,设计销售策略及话术,并派遣“讲师”到经销商处,以送鸡蛋、米面等福利、礼品为名,诱惑老年人参加聚会,其目的就是向老年人推销各类保健品。
此外,“讲师”还以厂家领导、健康专家或慈善家身份出现,与经销商合作,通过赠送礼品、提供现金折扣券、发放红包等手段,诱导老年人以高于成本价十倍以上的价格购买保健品。
2022年7月,湖北宜昌警方奔赴全国多地,将这个团伙的300多名涉案人员全部抓捕归案,该团伙诈骗推销的伎俩和话术也被一一揭露。经侦查,这起虚假保健品案件中被骗的老人高达3万多人,涉案金额超10亿元! 2024年9月30日,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特大养老诈骗犯罪团伙的4名主犯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十年不等的刑罚,各并处罚金300万元至35万元不等。
本案让公众目光再次转移到保健品诈骗问题,虽然保健品诈骗早已不是近几年的新型犯罪,但它依然在某些特殊群体中持续蔓延,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行为,更是层出不穷。犯罪团伙正是利用了老年人对健康身体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所谓“专家”“领导”的盲目信任,精心设计了这一系列的诈骗环节。
二、如何识别保健品诈骗套路?
诈骗罪一般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请谨慎!轻信保健品夸大功效实为不可靠。
1. 骗子夸大保健品功效,称能治愈癌症等疾病,利用患者急切心理诈骗。例如,宣传维生素保健品能治愈糖尿病。
2. 诈骗者通过频繁拜访、电话问候等方式,对老年人建立虚假亲情关系,推销高价保健品,并以关心健康为由,使老人难以拒绝。
3. 利用免费体检、试用、旅游、讲座等吸引消费者。在体检过程中,通过不当手段“检测”出消费者健康问题,推销保健品,诱导购买。
4. 假冒保健品研发背景、生产资质、权威认证等。声称产品由知名科研机构研发,获得国际大奖,有政府部门支持,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可靠、效果显著,促使其放心购买。
5. 通过传销模式销售保健品,承诺购买后发展新客户可获返利。一些人受利益驱使,大量购买并拉拢他人加入,结果损失惨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本案件涉案资金高达 10 亿,犯罪行径极为恶劣,造成了重大损失。根据相关法律,犯罪金额超过 50 万元即属于 “数额特别巨大” 范畴。因此,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判处被告十年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35 万元至 300 万元。
这一判决不仅体现了对严重财产犯罪零容忍的坚决态度,更有力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与公正。
三、李律师提醒您
这起案件不仅给老人们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甚至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危害,性质十分恶劣。那么,老年人遇到上述类似的保健品诈骗时,应该如何化解呢? 当您在发现被骗后,第一反应是尝试自行联系对方,甚至继续向对方转账以挽回损失,这是极其错误且危险的做法,只会让您陷入更深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先冷静下来,在全面收集与诈骗相关的各类证据后,尽快如实告知亲属,协助报警。
诈骗手段日益复杂,因此寻求专业律师帮助十分重要。切勿轻易相信网上那些声称能帮您快速追回损失却要求预先付费的信息,以免二次受骗。北京市信之源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团队在处理此类案件上经验丰富,能够为您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您合法、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下一篇:没有了